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红色文物背后的南昌起义:点滴记忆再现风云岁月

红色文物背后的南昌起义:点滴记忆再现风云岁月

2021年02月18日 13:2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访问量:293 作者:李韵涵 姜涛
   

  中新网南昌2月18日电 题:红色文物背后的南昌起义:点滴记忆再现风云岁月
      记者 李韵涵 姜涛
  “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一万元整……”“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内,陈列着两张已泛黄的纸张,分别是一张收条和一封回信。
点击进入下一页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内,陈列着两张已泛黄的纸张,分别是一张收条和一封回信。 姜涛 摄
  1927年8月1日,随着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就此拉开。这声枪响,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人民军队也从这里走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为更立体化地展现这段历史,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近年来增加了VR设备、多媒体场景、360度全息投影、多点触摸屏技术等数字化手段。 姜涛 摄
  在这段历史的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随着一件件文物的收集,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流传近百年的资料与物件也从多角度再现了南昌起义那段风云岁月。
  上文提到的收条与回信便是见证南昌起义的文物之一。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介绍,1927年8月3日,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朱大桢将募集到的一万银元送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这时的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并交给了共产党员黄道和罗石冰。
  收到捐款后,黄道和罗石冰立即为朱大桢开出收条。第二日,罗石冰又给朱大桢写了一封回信,告知钱款的去向。
  “这两件文物记录了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民众的支持的情况。”肖燕燕称,这张收条和回信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纪律严明的作风。
  像这样的红色文物展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出的有407件(套),从南昌起义时期使用过的汉阳造步枪、八二式迫击炮,到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起义军使用过的水壶……上百件资料和文物将那段历史立体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除文物展览外,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还有一面特殊的墙,墙上记载了1042个名字,这是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名单。
点击进入下一页游客正在360度全息投影设备前参观。 李韵涵 摄
  “有两万余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但许多人没有留下姓名。这面墙也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参加者,让后代不要忘记了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肖燕燕表示,经过不断努力,名录上的名字已增至1063个,新增加的名单通过电子屏幕展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名录的收集会越来越难,但是我们不会放弃。”肖燕燕说。
  “南昌起义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
  坐落于南昌老城区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前身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的部队包租下这幢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这里也成为领导南昌起义的指挥中心。
  目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及所属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贺龙第二十军指挥部、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朱德军官教育团和朱德旧居等5处旧址,免费对公众开放。

  “我已经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了,也见证了这里的馆藏文物越来越多,资料越来越丰富。”南昌市民胡晓波带着自己的孙子在一幅照片面前驻足良久,他表示,“我们生活在南昌,对这段历史应该要有所了解。”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