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夏之光 > 【东北抗联回忆录】赵尚志“冰趟子”伏击破敌

【东北抗联回忆录】赵尚志“冰趟子”伏击破敌

2019年11月14日 08:20: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访问量:538 作者:杲学军

(资料图)

原标题:赵尚志“冰趟子”伏击破敌

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赵尚志领导东北抗联第三军英勇战斗,抗日游击区域不断发展和扩大,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调集重兵进行“讨伐”。1937年3月初,赵尚志率部队到达黑龙江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山里,得到报告说:日伪军数百人尾随而来。赵尚志立即决定设伏予敌以痛击。他一面集合部队连夜火速向通北东山中转移,一面命令部队在一处山路狭窄、两侧山坡树林茂密的地方设伏;又命20余名战士与敌接触,诱敌进入伏击圈,经两个小时激战,消灭敌人30余人。

取得胜利后,赵尚志正确判断敌人一定会调来大批军队再次反扑,于是迅速率领部队前进。不久,部队来到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这里是通北县城从西向东进入山沟里的必经之路,坡上的山路旁,有4座大木营,每个屋子能住一二百人,是来往山里的车马店。在木营附近,有常年流淌的山泉,冬天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大片高低不平的冰面,冰面上还有积雪,因此更加光滑,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

赵尚志仔细观察了“冰趟子”周围的地形,决定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消灭跟踪追来的敌人。他派100多人埋伏在半山腰;200多人布置在东面山上,担任正面阻击;另派100多人隐蔽在东南边山上,防备敌人迂回包抄。赵尚志将指挥部设在“冰趟子”东北角的小山上,通过传令兵打旗语指挥战斗。

随后,部队按照军长赵尚志的命令,在有利地形上,两天之内筑好阵地,他们还在阵地前浇上水,水结冰后,就可以阻止敌人的快速行进。此外战士们还在各个阵地之间以及阵地和木营之间用雪堆砌成战壕,并在木营的墙上挖了一排射击孔。

1937年3月7日,日伪军800余人进入“冰趟子”,战斗随即打响。敌人虽然人数占优,武器先进,但由于是踩在冰面上,行走不稳,在抗联战士们的打击下,顿时队形大乱,只好趴在冰面上的蒿草丛里不敢移动。有20余人好不容易爬上木营,但没有后续援军,很快被歼灭。由于敌人的背包上全裹着一块黄白色的狍子皮(休息时坐在地上防冷用),一下子成了显眼的目标。抗联战士们居高临下,瞄准狍子皮射击,打得敌人死伤惨重。敌人不断曾兵,连攻三次,但毫无效果,反而死伤惨重。随着天越来越黑,气温骤降,不少趴在地上敌人被冻得浑身麻木。而抗联战士们则分成几组,一部分在阵地上射击敌人,一部分则换下进入木营里烤火、吃饭。战斗到天黑,活着的敌人才敢爬起来往回跑。赵尚志命战士们迅速打扫战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给养,然后果断决定撤出战场。这次战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巧妙的伏击战术,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其中被击毙者200余人(其中包括7名指挥官),成为东北抗联部队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